智利是一個夾在安第斯山脈和大洋之間的狹長國家,首都圣地亞哥在狹長領土的中間位置,出城只有一條南北大路。圣地亞哥似乎是兩種氣候的拐點,出城向北滿目荒山禿嶺,少有樹木,雜草都很稀疏;而向南則是綠意盎然,不一會兒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葡萄園。一月是智利初夏,白天太陽暴曬,氣溫30多攝氏度,傍晚氣溫直降十幾二十度。在這種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的地方,出產世界上最優質的葡萄。圣地亞哥向南沿途可以看到很多葡萄酒莊。智利葡萄酒別具甘洌的口感,同時也具有其他國家和地區所沒有的獨特葡萄酒文化。
歷史背景
智利絕不是葡萄酒行業的新秀。智利葡萄栽培起始于1518年,當時的西班牙傳教士在圣地亞哥周邊種植葡萄,以提供教會做彌撒用葡萄酒。西班牙的葡萄被栽植到這里,特別是如今被叫做巴依斯的葡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這種葡萄被稱為米西翁)。這些葡萄在十六世紀五十年代被釀制成新世界的第一批葡萄酒。
十九世紀初期智利獨立以后,富有的旅行者(大部分是因礦業而發家的人)登上了去歐洲的遠洋輪船。法國,這個最受歡迎的目的地,變成了智利競相模仿的偶像范本,上至建筑、藝術,下至美食、穿著,在智利隨處可見。追求新興生活潮流的人們也渴望享受法國的葡萄品種釀制的美酒,于是十九世紀中葉,新型葡萄園、摩登酒窖和歐洲最新的釀酒技術把智利葡萄酒的品質推向了新的高潮。
1830年在法國人Claude Gay倡議下,智利政府設立了國家農業研究站,之后,引種了大量的法國、意大利葡萄品種,至1850年已有70多個葡萄品種。1851年,Silvestre Ochagavia 引入優良的歐洲釀酒品種,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黑皮諾(Pinot noir)、卡默耐(Carménère)、美樂(Merlot)、夏多麗(Chardonnay)、白索味濃(Sauvignon Blanc)、賽美蓉(Semillion)、以及雷司令(Reisling)等,開創了智利葡萄釀酒的新篇章。
新世界的旅行者并非十九世紀唯一穿越大西洋的乘客。根瘤蚜蟲,一種北美小昆蟲也隨其進入了歐洲,并迅速演變成舊世界葡萄酒業的大敵。不幸中的萬幸,因根瘤蚜蟲而逐漸衰亡的葡萄品種,早已在智利生根發芽日漸繁盛。若非如此,世界葡萄酒的歷史或許就會因為根瘤蚜蟲的泛濫而走向末日。隨著能夠控制釀酒葡萄接穗的亞美利加砧木嫁接技術被發現,智利這個從未遭受過根瘤蚜蟲危害的國家就把各種葡萄品種送回它們的故鄉,幫助歐洲重建釀酒葡萄種植業。1877年,由于歐洲受根瘤蚜(Phylloxera)危害而缺乏葡萄酒供應,智利開始出口葡萄酒到歐洲。
也許是地理位置上偏居一隅的幸運,又或者是特殊的土壤或氣候條件,使得智利能在這場蟲害中幸免于難。無須嫁接,是矯的葡萄與世界上其它的葡萄最大的不同。它們自己的根須深深地緊扣著大地,它們的藤蔓上產出的的葡萄無疑是最忠實于大地的精華之作。
在二戰期間一直到二十世紀80年代,由于繁重的苛稅,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尤其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期間,由于葡萄酒的國內需求下降(以及政治的不穩定),導致大面積的葡萄園被砍。1980年,葡萄種植面積僅有106,000公頃,相當于1938年水平,而同期智利的人口卻增長了一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伴隨著政治的穩定、經濟的復蘇,葡萄酒產業穩步發展。1990年至1993年期間,新增葡萄種植面積10,000公頃,大量的現代釀酒技術與設備得以采用,許多歐洲、北美投資者進入智利葡萄酒產業。智利葡萄酒產業進入現代化階段。
氣候環境
世界上像智利這般狹長而富有地理多樣性的地方是極為罕見的。阿塔卡馬沙漠、安第斯山脈、太平洋、巴塔哥尼亞冰原,甚至南極洲,把成百上千的湖泊,河流、火山、溫泉、間歇性噴泉、森林、濕地都圈集在這全長3400公里,最寬不過177公里的狹長土地之上。
智利是個狹長形的國家,有點象蠶的形狀,這也使看起來不大的國家卻有著寒溫熱等多種氣候帶. 根據氣候來分,主要分三個區域:北部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區,多為高山和沙漠,出產礦產。中部為地中海氣候,而葡萄酒產區多在這個區域。南部雨水豐富,但人少,島嶼多。
智利的氣候對葡萄樹的光合作用幫助很大,晚上的低溫又給予了葡萄樹充分的休息,使葡萄成熟的最理想的條件。色澤和香氣都很完美。智利的葡萄酒由于夏天干燥,葡萄很少得病,加上天然的環境,很少受到葡萄病毒的入侵。這樣好的種植環境,在全球都很少見。
非常穩定的地中海型氣候,日間日光毫不間斷,葡萄種植的絕佳環境。緯度不高,太平洋或安第斯山脈發揮了很大程度上的調節氣候功能,晝夜溫差很大,因此做出的葡萄酒果味充沛。
葡萄園主要集中在安第斯山脈和海拔不太高的肥沃谷地平原。智利正式的葡萄酒產區是依據行政區由北往南劃分。
智利作為南美洲的第二大產酒國,產量僅次于阿根廷,但出口量遙遙領先。
土壤種類
有粘土加礫石、花崗巖風化腐質土、粘土夾含有機物,沙和黏土。
主要葡萄品種
紅葡萄品種:赤霞珠,卡曼尼,梅洛,西拉,黑皮諾。
白葡萄品種:霞多麗,長相思,賽美容。
智利酒的目前基本的級數分:
智利葡萄酒的原產地命名制度只是規定,如果酒莊要在酒標上標注葡萄園所在產區,出自此產區的葡萄比例一定要達到75%以上,對于出口葡萄酒,這個比例要達到85%以上。
品種葡萄酒(Varietal):最基本的葡萄酒類型。
珍藏葡萄酒(Reserva):經過橡木桶陳釀,品質要比品種葡萄酒優異。
極品珍藏葡萄酒(Gran Reserva):陳釀時間較長,所使用的橡木桶也多為新桶。
家族珍藏(Reserva de Familia):這個等級一般都是某個酒莊品質最好的葡萄酒。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四個等級,只能針對酒莊內的葡萄進行比較,對于不同酒莊的葡萄是不能夠進行橫向比較的。
產區分級制度
智利的葡萄酒分級體系,也稱原產地命名制度(D.O.)建立于1994年。該法規對主要的葡萄酒大區(Region)、次級產區(Sub-region)和地域(Zone)進行了規范化 。直到2011年5月,智利又設立了三種新的葡萄酒區域(Area)名稱,稱為Complementary Denominations ofQuality,將葡萄園的地理位置從東到西劃分為Andes(靠安第斯山)、Entre Cordilleras(安第斯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和Costa(沿海),作為法定產區的補充信息。為區分不同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所決定的葡萄品質帶來的變化。
2012年9月29日,智利農業部頒布法令通過了這三個新的命名。新命名涵蓋智利整個葡萄種植區,從南部的馬勒科谷(Malleco Valley)到北部的艾爾奇谷(Elqui Valley)。當然了,這三個新命名在智利并不是強制的,而是具有補充性。
葡萄酒產區劃分
由北至南劃分如下:
科金博葡萄酒產區
? 艾爾奇山谷Elgui Valley
? 利馬里山谷Limari Valley
? 峭帕山谷Curico Valley
阿空加瓜葡萄酒產區
? 阿空加瓜山谷Aconcagua Valley
? 卡薩布蘭卡山谷Casablanca Valley
? 圣安東尼奧山谷Sanantonio Valley
中央山谷葡萄酒產區
? 麥波山谷Maipo Valley
? 卡恰布山谷Cachapoal Valley
? 庫里科山谷Colchagua Valley
? 莫萊山谷Maule Valley
南部葡萄酒產區
? 伊塔塔山谷Itata Valley
? 比奧比奧山谷Biobio Valley
? 馬勒科山谷Malleco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原裝進口葡萄酒歡迎請登入
寶詩酒業官方網址:http://www.lddh.net
公眾微信號【訂閱號】:baoshiwines1713
公眾微信號【服務號】:baoshiwines2221713
服務熱線:400-822-1713/0592-2221713
聯系人:曾小姐
QQ:1361582402 電話:15880254183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原裝進口葡萄酒歡迎請登入
寶詩酒業官方網址:http://www.lddh.net
公眾微信號【訂閱號】:baoshiwines1713
公眾微信號【服務號】:baoshiwines2221713
服務熱線:400-822-1713/0592-2221713
聯系人:曾小姐
QQ:1361582402 電話:15880254183
版權所有:廈門寶詩貿易有限公司 郵編:361004 全國統一客服熱線:400-822-1713 總部電話:0086—592—2221713
官方網址: www.xmpoem.com 總部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洪文五里52-106號閩ICP備16037491號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